<

探讨工业制造智能化的技术本源和经济前景
来源: | 作者:pmo201df0 | 发布时间: 2016-06-13 | 615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的角度去看待工业信息化和无人化。而真正应该深入思考的,是如何利用智能装备来改变工艺生产流程,解决制造周期、成本以及整个工艺流程的问题,让产品更有竞争力,从而实现全体系的转型升级。

制造业的转型升级,除了国内高度关注的工业4.0或者是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之外,还有一个维度是全球化。

宏观层面,政府正在推进走出去战略,鼓励一些中国有优势的传统制造业,把产能向海外转移;微观层面,国内大型制造业企业高度强调要打造成国际化公司。

可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之后,必然会冲击国内企业的全球化思维。工业4.0模式基本上可以做到无人化,工业无人化必将冲击全球制造业格局。不管在美国、欧洲、中国或是东南亚、南亚国家都是一样的,基于劳动力成本的差距消失了,整个世界的制造业格局将被改写和刷新。

工业4.0或者中国制造2025,都会带来一个新的刷屏时代。新形势下,怎么促进全球化,利用什么优势来实现全球化?

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家的共识。机器换人推动产业创新升级、自动化进程,就必须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全面考虑到包括机器人技术发明家、企业创业家、产业资本家、应用先行者、基地服务员和产业组织者六大人群的实际需求。整合资源,在系统层次(系统框架、发展方向)上寻求创新突破。

面向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不是某项单一技术、甚至某个产业的升级,而是以新的运行方式和更紧密的产业互动重塑整个工业体系。这个转型升级不是升级几条生产线、或是新一代产品设计这么简单。它对于从系统层次把握工业全局(即顶层设计)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而中国制造业未来的信息化、无人化转型升级,在于营造全链条生态环境和产业体系,建立体系优势,应对国际挑战。


活 动 与 新 闻
您所在的位置:

​​>

<- 首 页
新闻中心